本篇文章是 2019 it 鐵人賽的 Day 21,我跟我的隊友們 ,會在30天內每人每天完成一篇 it 相關的文章。你現在看到的是 Hello, World! 線上課程學程式?你應該要知道的 30 件事 主題系列文章,歡迎訂閱。
先前提過,即便是線上課程,偶爾搭配線下活動,還是很有加分與凝聚社群的效果。
我在過去一年曾經和同事舉辦實體的開學見面會、AC 充電站、以及偶爾會開放 AMA 直播的現場名額。先前也寫過為什麼相當鼓勵大家突破舒適圈,加入科技社群。
每次活動同學們經常先冷後熱,最後一刻熱絡起來但時間已不夠用。
我今天才辦完一場軟體職涯攻略分享 ,看到現場一開始超級安靜沒人舉手問問題,卻在會後大家紛紛湧向講者問問題到晚上十點半。或是一臉欲言又止卻又不好意思問問題,卻又一直緊跟著人群想多聽一點分享,忍不住想把以前寫過關於 meet up 的文拿出來分享。
以下要跟大家分享在類似這種 workshop, meet up, talk 的場合,應該要怎麼有效問問題和認識人?以及要如何維繫關係?
你的自我介紹應該要能簡潔明瞭、切記誤落落長。
除了包含你是誰、你現在在做什麼,更重要的是你未來要做什麼、你現在遇到了什麼問題。
這是讓陌生人抓「亮點關鍵字」記人的好機會,一場活動下來對方可能跟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人講過話,他不太可能會記得你的名字,但是他可能會記得你是「打棒球、當老師、現在又想學寫程式當工程師的」、「資工系休學,想邊走跳世界寫程式還有幫助跟他一樣不喜歡讀書的」。
至於為什麼要有不同長度的版本?簡單來講,不同的場合要用不同的版本。
有時間限制的舉手提問,如果能用 10 秒版本介紹自己以及現在遇到什麼問題,通常講者也能更具體回答你。
如果講者會後沒有辦法閒聊,你只能像記者追市長一樣。那一起搭電梯走樓梯或走出會場的那短短 30 秒,就是你要僅有要好好把握的時間。如果你今天運氣好可以面對面跟對方好好自我介紹,請拿出精心準備的一分鐘版本,讓對方能完整認識你。
在業界,你會聽到有種說法是 elevator pitch,簡單講就是想像今天你的 role model 或你的重要潛在客戶跟你一起搭電梯,你要怎麼開口自我介紹,讓對方印象深刻。
聊完之後一定要問的問題是聯絡方式。不是每一位講者都主動親切、會邀請大家加她的臉書。因此你有沒有主動詢問方便的聯絡方式就很重要。起手式可以是:「請問我之後還有些問題想請問,很可惜今天時間不夠,不知道方不方便可以跟你請教聯絡方式?臉書 / fan page / email 都可以 」。
我們的校長也曾分享:「參加 meet up 擔任講者,常常會遇到向你要了名片,但從來沒寫信來的人。其實我都記住他們曾經向我要過名片。」
切記要到聯絡方式後,簡單的 Follow-up email 或訊息,表達感謝,是很重要的。也能幫助彼此有個紀錄,不會日後看到訊息或是人,想不起來是在哪認識的。自我介紹這種東西,一定會不斷優化和改變,而且會越講越熟練,越早準備越好。
有些人可能自覺內向,本來在這種人多的場合就會尷尬害羞。但內向者,更應該懂得保留精力在正確的時刻出擊。要在平常沒人的時候練習,遇到心儀的偶像大神,或是厲害的與會者時,就鼓起勇氣上前說話吧!
大家有發現,直播的時候,或是公開演講的時,講者通常是分享一些「心法」和「原則」嗎?
因為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受眾,講太細節,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無法應用在自己身上,所以要講些原則性的心態建立,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但輪到你有機會提問的時候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你越能「具體」描述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困境,有經驗的講者越能知道要怎麼給你建議,甚至是把自己手邊更合適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介紹給你。
舉例來說:
「你好,我想轉職工程師,可是我不知道我現在的能力夠不夠?」>> 這種就是個大大的錯誤示範
如果你可以說成:
「你好,我以後想成為電商的產品經理,現在一邊有在學 web dev 提升我的技術能力和優勢,對自己的溝通能力也有一定的信心,但除了這塊,我很想知道還有其他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補強?」
這樣,對方至少可以以自己的經驗來和你分析產品經理的特性,或是台灣現在的電商圈可能是個怎麼樣的環境,以及,有了這兩個關鍵字的組合,他可以再介紹什麼人給你。
如果你有問問題,或者單純只是覺得聽了演講和分享覺得很感動,都非常鼓勵你們寫個訊息或 email 讓講者知道。
至於訊息裡面要寫什麼?
一樣請自我介紹,然後抒發一下你的感動和收穫。最好的方式,就是能將你的感動扣連到講者講的具體內容,這時候,可以寫出一段講者說過的話,或是更積極一點的,你可以把講者在分享內容中提過的書、資訊運,找出來看完,然後跟對方講你的收穫。對方絕對對你印象深刻。
以上這些,沒有在現場勤寫筆記,事後都很難回溯。
我們很鼓勵學生在每一次的講座後做心得筆記,除了是為自己的學習做記錄之外,也可以分享給更多人知道。有時候好的分享文,會釣出意想不到的回應和收穫。另外,參加講座活動,可以自己順手拍講張照。有時候回到家活動興奮的感消退後,還是可以用照片和筆記提醒自己,當初在會場是被什麼言論和氣氛感動。
如果是對方嘔心瀝血花了不少時間跟你深聊了很多具體建議,請記得一段時間之後自行報備你的實踐和成長,維持良好關係。老師/分享者/給建議的人,也是需要適時的回饋和鼓勵。
出社會後,沒有人有義務要幫你,肯伸出援手和幫助的都是貴人。別浪費生命中的貴人扣打。
鼓勵大家,把握機會和前輩請益、和同輩交流,讓自己多接觸不同的意見和觀點。有機會的話,可以近一步建立長期連結,保持友好關係。